
一、中心概况
2013年,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,以陕西师范大学为牵头高校,延安大学、宝鸡文理学院、陕西理工大学、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为协同单位,联合我省教育行政部门、中小学共同组建。协同单位签署了《共建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框架协议》,讨论通过了《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章程》,宣告中心正式成立。
2017年,中心开始招收研究生,成为协同研究的重要纽带。
2021年,中心被陕西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,类型为:区域发展类。
二、协同机构
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,以陕西师范大学为牵头高校,延安大学、宝鸡文理学院、陕西理工大学、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为协同单位,联合教育行政部门、中小学等单位,具体如下:
序号 |
单位名称 |
协同性质 |
1 |
陕西师范大学 |
牵头单位 |
2 |
延安大学 |
协同单位 |
3 |
宝鸡文理学院 |
协同单位 |
4 |
陕西理工大学 |
协同单位 |
5 |
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|
协同单位 |
6 |
西安文理学院 |
参与单位 |
7 |
咸阳师范学院 |
参与单位 |
8 |
渭南师范学院 |
参与单位 |
9 |
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|
参与单位 |
10 |
榆林学院 |
参与单位 |
11 |
安康学院 |
参与单位 |
12 |
商洛学院 |
参与单位 |
13 |
陕西省教育厅师资与师范教育处 |
参与单位 |
14 |
西安市教育局 |
参与单位 |
15 |
渭南市教育局 |
参与单位 |
16 |
宝鸡市教育局 |
参与单位 |
17 |
延安市教育局 |
参与单位 |
18 |
汉中市教育局 |
参与单位 |
19 |
汉阴县教育局 |
参与单位 |
20 |
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|
参与单位 |
21 |
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|
参与单位 |
22 |
西安高新第一中学 |
参与单位 |
23 |
西安市铁一中 |
参与单位 |
24 |
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|
参与单位 |
25 |
西安中学 |
参与单位 |
26 |
陕西省宝鸡市虢镇中学 |
参与单位 |
27 |
陕西省汉阴县汉阴中学 |
参与单位 |
28 |
陕西省西乡县第二中学 |
参与单位 |
29 |
陕西省山阳中学 |
参与单位 |
30 |
陕西省洛南中学 |
参与单位 |
31 |
陕西旬邑中学 |
参与单位 |
32 |
陕西陇县中学 |
参与单位 |
33 |
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|
参与单位 |
34 |
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 |
参与单位 |
三、组织架构
中心理事会为重大事项决策机构,专家委员会为最高学术决策机构。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,建立了科研、人事等六个方面的管理制度。中心围绕“一个核心、三大目标、五大任务、十项工作”,组建了10个创新研究团队,开展教师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。
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团队。首席专家栗洪武教授、袁书卷教授。骨干成员:西北师范大学李瑾瑜教授,延安大学李卫东教授,宝鸡文理学院茹宗志教授等。
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团队。首席专家龙宝新教授、胡俊生教授。骨干成员有:北京师范大学朱旭东教授,宝鸡文理学院孙新教授,陕西理工大学董文军教授等。
教师教育理论创新团队。首席专家陈鹏教授、陆根书教授。骨干成员有:北京师范大学朱旭东教授,延安大学李军靠教授,宝鸡文理学院胡少明副教授,陕西学前威廉希尔何善平教授,陕西师范大学龙宝新教授等。
教师教育国际化研究团队。首席专家陈晓端教授、李延平教授。骨干成员有:陕西师范大学袁利平教授,宝鸡文理学院刘芳副教授,陕西理工大学南瑞讲师等。
中小学教师培训与服务创新团队。首席专家薛东前教授、王彬武处长。骨干成员有:西北师范大学刘旭东教授,延安大学孙刚成副教授,宝鸡文理学院侯耀先教授等,陕西理工大学龙英艳讲师等。
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团队。首席专家傅钢善教授、张举范研究员。骨干成员有:延安大学王长江副教授,宝鸡文理学院赵天绪教授,陕西理工大学郭天印教授等。
中小学师生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创新团队。首席专家王振宏教授。骨干成员有:陕西师范大学王勇慧教授,延安大学石梅副教授,宝鸡文理学院罗增让教授、周喜华副教授,陕西理工大学袁书卷教授等。
陕西省中小学教师素质评价与提升研究创新团队。首席专家游旭群教授、王富平教授。骨干成员有:延安大学魏继宗副教授,宝鸡文理学院杨科正教授,陕西理工大学蔡美云教授等。
教师管理体制问题研究团队。首席专家司晓宏教授、杨晓研研究员。骨干成员有:西安市教育局李颖科,渭南市教育局局长党福奎特级教师,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冯东,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永智,陕西省山阳中学副校长仰孝升,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侯西科,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园长张文芳等。
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研究团队。首席专家胡卫平教授。骨干成员有:陕西理工大学王琦副教授、刘存芳副教授,汉中市教育局局长王永安,汉阴县教育局局长、汉阴中学校长胡世宝等。
四、中心运行
中心组织与管理模式,是在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。中心的组织管理以理事会为重大发展事项决策机构,以专家委员会为最高学术决策结构,以中心主任为执行负责人。
1.中心理事会
作为重大发展事项的决策机构,具体行使的职权有:修订中心章程;审议中心中长期发展规划;审议中心联席主任的年度工作报告和年度工作计划;审议中心开放课题;制定中心管理规章制度;决定吸收新的高校加入协同创新中心;决定其他须由理事会决定的中心重大事项。
中心理事会由15人组成,陕西师范大学委派4人,延安大学、宝鸡文理学院、陕西理工大学、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各委派2人,其他协同单位代表3人担任。理事任期4年,可连选连任。理事会设理事长1人,副理事长若干人,由理事会选举产生。
理事会每6个月召开一次全体会议,会议由理事长主持;理事长因故不能出席理事会,应委托一位副理事长主持会议;召开理事会应提前7个工作日通知全体理事;因工作需要可不定期召开理事会,也可采取通讯方式议决有关工作事项。理事会须有三分之二(含)理事出席方能召开,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三分之二以上(含)表决通过方能生效。
2.中心专家委员会
专家委员会作为中心最高学术决策机构,具体行使的职权有:审议中心科学研究规划和年度科研计划;审议中心课程开发和人才培养计划;对协同高校互聘师资及外聘师资的学术能力进行评价;协调国内外学术合作,推动研究成果转化;其他须由专家委员会审议的事项。
专家委员会由15人组成,委员应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学术声誉,由协同单位推荐,理事会聘任,任期4年,可连选连任;专家委员会设主任1人,副主任若干人,由专家委员会选举产生。
专家委员会每6个月召开一次会议,会议由主任主持,主任因故不能出席会议,应委托一位副主任主持;召开专家委员会应提前7个工作日通知全体委员;因工作需要可临时召开专家委员会,也可采取通讯方式议决有关事项。专家委员会须有三分之二(含)委员出席方能召开,其决议须经到会委员三分之二以上(含)表决通过方能生效。
3.中心和分中心主任负责制
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。中心具有独立的人事权、事务权和财务权,中心主任全面负责中心各项工作。
中心设主任1名,副主任若干名,由理事会任命。牵头单位推荐主任人选,副主任由协同单位协商产生。分中心设主任一名,副主任若干;主任由承建单位推荐,副主任由协同单位协商产生,中心主任聘任。
4.首席专家及科研团队制度
中心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。首席专家由专家委员会遴选,中心主任聘任。首席专家对其科研团队的管理具有自主权。每个团队至少应有1/4以上成员来自其他单位,所有人员人事关系仍隶属原单位。
科研团队由首席专家按照中心管理制度和相关程序,负责设置团队岗位,推荐骨干成员,聘任一般成员。团队骨干成员由专家委员会评审后,由中心主任聘任。
五、主要业绩
中心组建以来,凝练了学科方向,组建了研究团队,实施了卓越教师培养改革,开展了实质性的协同创新活动。完成了“985”国家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,承担了国家教师教育体制改革项目、国家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、国家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、国家教师教育精品资源课程研发、陕西省基础教育重大招标课题等,建成了国家级教学发展示范中心、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、陕西省高等教育(教师教育)MOOC中心等,获得省部级以上奖28项,发表高层次论文51篇;与中小学以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协同实施教师教育人才模式创新;与境外院校开展了学生交流和实践活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