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历史肇始于1944年的国立西北大学文学部教育学系。历经西安师范学院教育系、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、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、威廉希尔等发展阶段。2021年由威廉希尔、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、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合并组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。
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科是国务院首批学位授权点,具有教育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、国家首批教育博士授权单位。学部以“打造西部教育研究高地,跻身国际一流教育学科行列,培养高层次教育人才,服务国家与区域教育发展”为目标,以学科建设为龙头,以教学科研为中心,立足西部,面向全国,放眼全球,不断增强对西部教育的影响力、辐射力与竞争力,力争成为我国西部教育研究的重镇、卓越教师培养的摇篮。
70多年来,刘泽如、吴元训、张安民等几代教育学人薪火相传,扎根西部,面向全国,放眼全球,在五个领域形成了优势和特色。
郝文武、史耀疆领衔的“基于教育公平的农村教育研究”团队,以“111 创新引智基地”为平台,以国家重大、重点项目为依托,以教育公平理论为基础,探索农村教育、农村儿童健康及教育的有效路径。2020 年,“养育未来”项目获具有“教育界的诺贝尔奖”之称的世界教育创新峰会教育项目奖,获金树奖“年度创新公益项目”。
陈鹏、祁占勇带领的“教育治理与政策供给研究”团队,依托教育部“教育立法研究基地”,以十九大重大招标专项为抓手,围绕我国教育政策与法律持续进行研究,多项成果在《教育研究》《新华文摘》刊载,45项政策建议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或被教育部、地方政府采纳。
陈晓端、龙宝新团队以“教师教育与教学专业化发展研究”为核心,依托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平台和“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”等研究机构,构筑了基于互惠式元教学、教师流动机制的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服务体系。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,多篇成果在《教育研究》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刊载。
傅钢善、张文兰带领的“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研究”团队,依托“教育部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”,致力研究混合式学习、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、技术助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等问题。获批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,荣获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并在 SCI、SSCI一区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。
栗洪武、杨洁带领的“陕甘宁边区教育研究”团队,继承刘泽如等老一代教育家的红色教育基因,以国家重大出版基金等项目为依托,整理出版 1900 余万字“陕甘宁边区教育通览”,填补了我国陕甘宁边区教育研究若干空白。
教育学部开设有5个本科专业,在13个学术型硕士学位专业、6个教育硕士专业、11个学术型博士学位专业和教育博士专业招收本硕博学生,为我国教育领域培养一批高端人才。近五年共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849人,学术型博士研究生 56人,其中 61.8%硕士研究生、82.2%博士研究生在西部就业;66.8%博硕研究生投身基础教育一线。优秀生源率达到67%,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崔志钰、“全国模范教师”申承林等优秀教师成为博士研究生的优秀生源。国家精品课程12门、国家教学成果奖 6项、国家级项目39项、教育部人文项目20项、《教育研究》文章 28 篇,在软科学科排名中稳居全国前 6%,10位教授担任国家二级学会理事长或副理事长,成功举办“中俄教师教育高层论坛”“第十四届东亚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”等国际会议,主办《中国教育法治评论》(CSSCI 辑刊)《西部教育报告》等学术期刊,教育学科影响力显著提升。
学部现有专任教师114人,其中教授37人,副教授47人,讲师30人,具有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97人、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56人。“马工程”首席专家1人,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,国家级特聘教授1人,全国优秀教师1人,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,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4人,陕西省师德标兵2人,陕西省教学名师4人,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1人、陕西省普通高校“青年杰出人才”入选者2人。郝文武教授、司晓宏教授、陈鹏教授等一批学科带头人在中国教育学会、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等担任重要学术职务。
二〇二一年九月